三晋麻将同组玩家无法进入游戏
意思是同一个的玩家只能进入一个。麻将进不去房间,需要开启定位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5、找到麻将,点击允许即可。
三晋麻将怎么代理
联系平台。《三晋麻将》的受欢迎程度是很高的,需要联系平台才能够进行代理。《三晋麻将》是一款中国风气息浓厚的棋牌类手游。
谁能帮我找找[数来宝]这歌?
数来宝 shǔlái bǎo 一.字典中的解释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北方各地。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最初艺人沿街说唱,都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部分艺人演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 二.介绍 《数来宝》本来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他们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向商号要钱。他们站在门口左右都有规矩,分为“梭”家门和“李”家门,还有一种叫“梭李不靠”的。他们要钱非达到目的不走,如果商号态度不好或出口恶言,他们便编词骂街,一定要给钱才走,是一种耍无赖的要钱方式。但他们都很聪明,能见到什么就编什么词,虽然商家讨厌他们,但得到多数旁听人们的赞赏。商家给钱他们不用手接,而用牛胯骨去接,也有用“节子”板(即七块竹板)的,要钱的方法和唱的词句也相同。戴少甫演出即用“节子”板伴奏。戴少甫吸收了这种民间“艺术”,经过他加工整理,改编成适合相声的形式,充实了内容,增添了许多“包袱”,也淘汰了许多粗俗不健康的词句,使《数来宝》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在演出时先和副手于俊波扮成一男一女,入活后戴扮数来宝要饭的,于俊波作商号掌柜的,这样,在矛盾互相冲突和发展中达到了艺术的高潮。他们开头是这样的词: 男:老婆子跟我走,千万别给我丢了丑。 女:老头子你放心,奴家可不是那样人。 男:老婆子别夸口,三毛大洋就跟着人家走。 女:(白)三毛钱?你把我看的太贱啦,怎么也得三块五块的。 这算是一个“瓢把儿”,下面就是正文。“甲”代表乞丐,“乙”代表商号大掌柜,摘录几段词作为参考,其词如下: 甲:(数)数来宝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俐俐拉拉挂招牌。金招牌,银招牌,大掌柜的发了财。你发财我沾光,你吃糨的我喝汤。(接奉承话)一拜君,一拜臣,二拜掌柜的大量人。人量大,海量宽,刘备大量坐西川。西川坐下汉刘备,保驾全凭三千岁。人又高马又大,脸膛黑胡子乍,大喝一声桥折下。夏侯杰,掉下马,曹操一见害了怕。 乙:(白)我这买卖你要不着。 甲:(数)不是傻子不害臊,什么买卖我都要。只要你有仨字号,傻子我就要得着。 乙:(白)我这儿开的是棺材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棺材铺,你这棺材真是好,买一大送一小……。 乙:(白)没有这么送的。 甲:(接数)你这棺材真是好,一头大一头小,装上死人跑不了,装上活人还受不了。 乙:(白)我这儿是煤油庄。-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煤油庄,掌柜的煤油真是多,净管点灯不管喝。傻子有点不服气儿,喝了一口不是味儿。大掌柜你信不信,喝了煤油准出殡。 乙:我这儿不是煤油庄,是理发馆。 甲:(数)打竹板往前赶,眼前来到理发馆,先拜罗祖后拜你,你是罗祖的大徒弟。男剃左女剃右,僧道两家剃前后。先刮脸后扫眉,剃完还打五花锤,先敲肩后敲背,起个名子叫“放睡”。 乙:我这儿是切面铺。 甲:(数)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切面铺。切面铺耍大刀,生日满月用得着。要说面面净说面,和出来一个蛋,擀出来一大片,切出来一条线,煮在锅里团团转,盛在碗里莲花瓣,一个人吃半斤,三个人吃斤半,大掌柜的你算一算,算不过来真混蛋。 乙:我这儿是澡堂子。 甲:(数)打竹板响叮当,眼前来到洗澡堂,你这澡堂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成冰。 乙:什么? 甲:(白)错啦!串了词儿啦! 乙:还得说澡堂子。 甲:(数)你这澡堂真卫生,池子又深水又清。先洗澡后搓背,洗完还有毛巾被。毛巾被真是强,不能围在脑袋上。 乙:这回我是卖冰棍的。 甲:(数)打竹板真有趣,大掌柜的卖冰棍。你这冰棍真卫生,真正是开水白糖冻的冰。吃完冰棍把茶沏,喝了一定准拉稀! 乙:你数来宝的有多少宝。 甲:(数)要说宝净说宝,宝字丢了宝字找,不知找好找不好。打登州秦叔宝,三下南唐高俊宝……关东城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傻子也有三宗宝,破棉裤破棉袄,虱子虼子真不少。 乙:你要了半天我不是掌柜的。 甲: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柜的就是你。早知道要钱这么难,不如回家种庄田。早知要钱这么费劲,不如回家拣大粪。拣大粪味不好,这才学会了数来宝。 乙:你再不走我插门啦! 甲:(数)唏哩哩哗啦啦,大掌柜的把门插。夜晚插门防贼盗,白天插门干什吗?大掌柜的插上了门,莫非你们家死了人! 以上是戴少甫《数来宝》词的一部份,因没有记录只凭个人记忆想到的,当然还有许多。下边就是掌柜的不给,乞丐耍无赖甚至想动手打架的一些词句,如: “你嘴又歪眼又斜,好像是八月十五的兔儿爷……”。 “要打架奔正东,一对一个你稀松;要打架奔正北,一对一个你白给……”等等。 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本人世界观的决定,在词句中存在不少的不健康甚至粗俗的糟粕,这是当时社会局限性所决定的,但这些不能否认他的艺术成就,他正在奋发向上探索艺术之宫的大好年华,昙花一现便消失了。不良嗜好,不严肃的生活,同行的倾轧是他致死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旧的社会制度是罪恶的渊薮。这就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后起的青年曲艺演员们,更应当对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有所认识,才能更激起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本职工作,下决心费大力气深刻地研究和探索曲艺的真髓,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数来宝又名顺口溜、溜口辙、练子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最初是艺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铺门前演唱索钱。由于艺人把商店经营的货品夸赞得丰富精美,“数”得仿佛“来”(增添)了“宝”,因而得名。据说早在明初就有了数来宝的师承关系和13门户:北京一带有索、李、朱3家;江北有丁、郭、范、高、齐5家;江南有桃、李、杏、花、春5家。数来宝进入小戏棚演唱始于清末明初,当时比较著名的艺人有曹德奎、刘麻子、霍麻子等。 数来宝的特点 数来宝艺人凭借广泛的生活知识,见景生情,即兴编唱,有的还能讲今比古,引经据典,夹叙夹议,积累了一些固定的套子词。后来吸收了对口相声的表现手法,形成对口数来宝,进一步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出现了一些针砭时弊的新唱段。诙谐、风趣是数来宝的艺术特色之一。数来宝的基本句式为上六下七,上句六字为三三,下句七字为四三、二五、二二三。上下句的末一个字要合辙押韵,并且同一声调。两句一组,可以一组一辙,也可以连续几个、十几个句组一辙。唱句中还可以插入一些独白,如过口白、夹白等。 数来宝在它的演化过程中使用过多种击节乐器,如高粱竿儿、钱板儿、撒拉机、牛胯骨、三块板儿、三个碗儿、开锄板儿(又名和平板儿)等。现在普遍使用七块板儿,大竹板儿两块叫大板儿,小竹板儿五块叫作节子板儿。大竹板儿有多种打法,有演唱之前的开头板儿和演唱中的小过门儿,还可以打出种种花点儿制造气氛,有时摹拟某些音响,有助于表达唱词内容。 数来宝的书目 数来宝的传统书目有《十字坡》、《杨志卖刀》等,也出现过谴责军阀混战的《直奉战》、《打南口》等书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胶东解放区流传过数来宝艺人栾少山编写的《大臭虫》、《算算帐》等作品。建国以后,数来宝在部队文艺活动中普遍流行,出现了《战士之家》、《从军记》、《学雷锋》、《巧遇好八连》、《壮志凌云》、《硬骨头六连战旗红》。 数来宝的历史发展 数来宝已知在明朝初年就有了师承关系,北京一带有索、李、朱三家。起初是以艺人们走街串巷,向商店铺户以卖唱索钱的方式表演的。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过程。清末民初的著名艺人有海凤、曹德奎、刘麻子、霍麻子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有高凤山、王凤山等。 数来宝的表演为韵诵式的数唱。传统唱词大都是即兴编唱,依一定的程式,凭借着演员自身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即兴创作的才能,讲今说古,类编排比、夹叙夹议。唱词的句式为上六下七的上下句式,上句六个字可为三、三句式;下句七个字为二、二、三句式。采用“大花辙”的押韵方法,上下句尾字要求同辙同韵(同一个声调),数唱中可穿插简短说白。 数来宝的伴奏乐器几经演化,曾使用过钱板儿、撒拉机、牛掀板骨、三块板儿等。后来普遍使用七块板即两扇大竹板(称为大舀)和五扇小竹板(称为节子),表演时用以击节伴唱,制造气口,衔接唱词,烘托气氛。也可在演唱之前敲击出复杂的节奏、多变的音响作纯技艺性表演。 数来宝的传统曲目有《生意行》、《同仁堂》、《棺材铺》、《十字坡》、《杨志卖刀》、《诸葛亮押宝》、《董家庙》等,还有反映军阀混战的《直奉大战》、《打南口》等故事性较强的时事新闻唱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数来宝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舞台。其时,北京曲艺团数来宝演员高凤山、王学义等,挖掘、整理、上演了一批优秀传统曲目,并创作了《黑姑娘》、《综合利用开红花》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现代曲目,受到观众欢迎。 这一时期数来宝在北京各部队曲艺团队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山东快书演员刘学智、刘洪滨等一批曲艺演员锐意革新、勇于实践,采用多道辙、大跳跃的创作手法,积极反映人民军队及地方火热的现实生活,编演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战士之家》、《从军记》、《青海好》、《人民首都万年青》、《军营新歌》、《我的弟弟》等。 [编辑本段]大同数来宝 一.概述 大同数来宝是一种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曲艺形式。主要由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创作和发展起来,深受大同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得到刘兰芳、姜昆、侯耀文等曲艺名家的赞赏。作为中华曲坛的新成员,大同数来宝已成为大同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 代表段子有《下岗》、《打麻将》、《家丑外扬》、《望子成龙》、《酒后失言》、《防不胜防》、《亲子鉴定》等。 大同数来宝的音像制品从磁带、VCD到CD畅销文化市场。山西音像出版社已结集出版发行《柴氏兄弟大同数来宝1~2集》近10万盒。柴氏兄弟的精选第五辑由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首部大同数来宝专著〈大同数来宝作品集〉共20余万字,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柴氏兄弟近三十年创作和表演的大同数来宝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怨谁》到今年春节晚会的《婆媳之间》,近30个段子。 大同数来宝已经走出大同,部分作品在全国曲艺大赛等赛事中频频获奖。曾在广州获得全国曲艺群星奖金奖、上海全国文艺展演铜奖,两的段子在石家庄举办的第八届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大赛获得金奖,《望子成龙》夺得中国第二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金奖。 二.艺术特点 有人这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数来宝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和柴氏兄弟的创作和表演风格以及数来宝的独特艺术特点是分不开的。作品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语言诙谐幽默,表演富有亲和力。作品内容往往针**对社会的不*良*现*象展开情节,在幽默中批**判和讽**刺,让人轻松的去思考和产生共鸣。正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柴京云、柴京海的大同数来宝艺术研讨会上说:“大同数来宝的繁荣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曲艺界在新世纪一定能够再造辉煌。对柴氏兄弟的创作和表演进行很好的探讨,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和理性的思考,将促进各地曲艺事业的繁荣。” 三,大同城市十大名片之一 曲苑新花、云中奇葩——大同数来宝 三十年辛勤培育,植出一枝全新的艺术奇葩;三十年悉心耕耘,开出一派硕果盈枝的盛景。 她传承了顺口溜、大同方言快板的神韵,吸纳了相声、小品、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创作表演者柴京云、柴京海两兄弟,因此有了“云中笑星”的美称;拥有400个曲种的中华曲坛,从此增添了大同数来宝这一新的品种。 说咱百姓的喜怒哀乐,道咱大众的酸甜苦辣,褒扬时,津津乐道;针砭处,诙谐曲折。方言土语让人听着有滋有味,乡音乡韵给人感觉真叫亲切。 她是坊间市井中走出来的平民艺术,亦俗亦雅,大俗大雅。她给万千市民带来笑声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欢乐。一群人从此不孤寂,一座城从此不落寞。 她根植大同,火遍三晋,享誉华夏。全国大赛频频拿奖,舞台演绎八面开花,她让更多的外埠人看到了大同的笑脸。有人这样说:大同三件宝,煤炭大佛数来宝。此言不差
数来宝,,,是什么意思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北方各地。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最初艺人沿街说唱,都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部分艺人演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
《数来宝》本来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他们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向商号要钱。他们站在门口左右都有规矩,分为“梭”家门和“李”家门,还有一种叫“梭李不靠”的。他们要钱非达到目的不走,如果商号态度不好或出口恶言,他们便编词骂街,一定要给钱才走,是一种耍无赖的要钱方式。但他们都很聪明,能见到什么就编什么词,虽然商家讨厌他们,但得到多数旁听人们的赞赏。商家给钱他们不用手接,而用牛胯骨去接,也有用“节子”板(即七块竹板)的,要钱的方法和唱的词句也相同。戴少甫演出即用“节子”板伴奏。戴少甫吸收了这种民间“艺术”,经过他加工整理,改编成适合相声的形式,充实了内容,增添了许多“包袱”,也淘汰了许多粗俗不健康的词句,使《数来宝》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在演出时先和副手于俊波扮成一男一女,入活后戴扮数来宝要饭的,于俊波作商号掌柜的,这样,在矛盾互相冲突和发展中达到了艺术的高潮。他们开头是这样的词:
过年都有什么习俗呢
作为山西人,介绍一下山西各地过年习俗吧。 中华民族的众多节庆中,要数春节最为盛大隆重了。放眼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三晋农村,仍然延续着红火热烈、绚丽多彩的年俗。让我们品着晋北至晋南那浓浓的年味、原汁原味的乡俗,体会那挥之不去的过年情结。 初一 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动就是凌晨点旺火接神。接神时,男性家长率几个子孙端上事先摆好的供盘香表,到院中点燃旺火,众男子磕头叩首接神。 天亮后祭祀神位和祖宗。家长带领全家依次给各神位点蜡、敬香、摆供、敬酒,三跪九拜。设在院中的天地神谓之全神,神龛上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供品最丰富。晋西北地区,习惯摆五盘炒菜、五盘凉菜、五盘干鲜水果、五盘油炸小吃、五盘特制花馍,取五福来临之意。祭祖毕,当场按辈分大小,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 拜年是春节活动中重要的习俗。拜年可分为家拜、近拜、远拜等形式。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如今多数地方是鞠躬行礼。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给长辈磕头。远拜是本村亲朋好友间的互拜。 正月初一禁忌颇多。说话都说吉利话,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忌打碎碗碟。万一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说话,悄悄将碎片捡起来扔到井里或窖里,意为破财不外流。如今,无论年节或平时,遇到失手打碎碗盘的,都会不失时机地说几声“岁岁(碎碎)平安”。晋北地区春节这一天忌挑水。晋南一些地方却讲究春节或初二要从外面挑一担水回家,象征着招财进宝。 初二 初二开始走亲戚。晋北和晋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晋南多在初三。大同一带则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习俗。晋南的新绛,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闺女的日子,去时抬着食箩,担上食盒。一箩油食,一箩馍,礼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样齐全,相当排场。婆家取礼极轻,如果没有公婆就不取油饼,有则取。油饼表示敬老。回礼一般也是回馍。 万荣农村视初二为鬼节,《万荣县志》载:“二日,新丧之家,亲戚咸来烧纸,女家特送锞串悬门首,邻里皆送锞纸,名曰‘首节’。”有的人家因不忍搅扰对新丧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今万荣县人初二仍不出门拜节而在家祭祀。晋中祁县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习,故不能在这天回娘家拜年。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称之“送穷节”。晋西北地区许多村落,太阳出来要掀起炕席,打扫炕土倒掉,称为“送穷”。晋东南则习惯将烂衣破衫扔到院墙外。晋南民间传说古代颛顼时期,闾中生下一男孩,穿上新衣就哭闹,不是撕破新衣就是故意在屎尿中打滚,人皆呼其为“穷子”。所以晋南有些地方在这天掏院厕将粪送出门外,称“送穷子”。 过了初五,春节期间所有禁忌开始解除。破五以后人们开始干活,过年的气氛日渐稀疏,所谓“五日年下”即是指此。 太原不出正月都是年 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开始出门拜年。 太原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腊月二十五天仓节之后。初五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气晴朗则利人口繁衍。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夜间灯火辉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谓“吃翻身瓜”。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土”。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人们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防虫灾。 清徐一带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放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敬迎一切吉神。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大同春节生旺火 大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过年时的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闻喜过年蒸花馍 每逢过年,闻喜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蒸花馍,寓意生活吉祥如意。 花馍的制作是颇为讲究的,首先挑选上等的麦子,用比脸盆略大的铁筛子筛去浮尘、石子、杂物等,倒进盛有清水的容器中精心淘洗两三遍,倒入可以沥水的竹编筐中,再在上面浇水。这道工序称为凝水,据说凝水可以提高面粉的质量,是不可轻视的环节。在发好的酵面中掺入适量的精粉,倒入温水和匀,然后进行揉制。揉好面后用小剪刀、小梳子等工具,开始正式捏形。捏花馍没有教材,也没有什么图样,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模样全装在他们的脑子里。只见他们成竹在胸,经过一番搓、捻、擀、剪、切、捏、揪、压、挑、卷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他们的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 捏好了形,下一步便是醒馍,也就是让馍发虚。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炕头的笼圈中,用棉褥捂住,保持一定的温度,待发虚适度后,上锅蒸制。蒸制环节也特别有学问,像中国的武术一样有一套路数,什么水开上笼、笼圈封严、急火上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等。出了笼要趁热上食品色,这样颜色艳丽,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这样,经过点染描画,组合搭配,刚才还是白描的面制品已经花红叶绿,凤翔鱼游,蛇盘狮吼,栩栩如生。 洪洞庙会最热闹 洪洞人大多于除夕交替时开始燃放各式花炮,响彻大地,全县炮声连绵起伏,花炮愈响,愈象征着来年财运亨通,好运连年。除夕夜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贴挂千 (挂千分大小而定,二五七九数),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这种庆祝活动一个接一个。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洪洞人这一天不动用扫帚,否则会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除夕夜之前就将庭院打扫干净,垃圾全部倒掉。洪洞人过年还忌刀器,在年三十将初一一天三餐用料备好,初一每顿饭必剩饭,以应年年有余之说。 过年人们最热衷逛庙会,洪洞城内大小庙观二十余处,每年春节最热闹处数:城隍庙、老爷庙、火神庙、千佛寺、吕祖祠、二郎庙、文庙等,庙内张灯结彩,香火缭绕。吸引儿童的有用纸做的彩色风车、风筝、泥塑的老虎、兔子等,泥烧制的鸡、鸭,姑娘喜爱的玩耍“缠蜜”,男孩子有玻璃烧制的“琉璃嘣嘣”可吹,亦可用手吹响,“吹糖人”也很受欢迎。洪洞苏堡民间艺人郭璞玉,是“吹糖人”的传人,还有用手摔打的鞭炮,亦称“摔炮”。 太谷社火好红火 太谷过春节民间庆贺活动的第一项为接神。原意是迎接天地诸神下界与民同乐,今天已经成为迎新辞旧的主要象征了。内容首先是点旺火、燃年草和响鞭炮等等。旺火位于当院,年草置于门外,要由家长亲自点燃。起床后不能贸然出门,须先点一个爆竹,从门缝伸出室外爆响,称为开路炮。点旺火要称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在家长发旺火时,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妇女们则收拾家务,整理祭祀天地诸神、列祖列宗的供品。此时此刻,村村户户,鞭炮齐鸣,万里长空响成一片。 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旧俗讲究三跪九叩,如今多数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也有的是只磕一个头。小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面带笑容,欣然受礼。拜完年后,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用意在护持后代,健康多福。如果家中有新娶的媳妇,则长辈须给新媳妇压岁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视自家经济情况而定。婆母还要另外给新媳妇一块上等布料,希望媳妇继承针黹。春节这一天,家家习惯吃饺子。饺子谐音角子,角子是古代一种钱币。饺子的形状又好像元宝。元宝是古代一种较大金银锭。大年吃饺子,取意一年四季招财进宝。民间煮饺子时讲究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匣,全凭柴烧。烧柴讲究要烧芝麻秸秆。一方面芝麻秆燃烧时悦耳的响声,好像一连串发财的发、发、发声音,另一方面又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喻义。饺子煮破了要说成是挣了,不能说破了。吃饭前要鸣炮示知。第一碗饭要敬供祖宗神灵。全家人入席要请家长坐首位。第一盅酒要由家长致祝酒辞。盛饭时,不能让锅里空了,要留有看锅的饭菜,意喻取之不尽。有人吃着包有莲子的饺子,表示连年有余;吃着包有红枣的饺子,表示早交好运;吃着包钱的饺子,表示钱财两旺。 从春节的下午开始,村里兴办的传统社火或秧歌,便开始正式表演。首先在本村娱乐,挨门挨户拜年贺喜。主人家要用烟糖招待。上一年曾发生死伤灾病的人家,要邀请社火队进院表演,称为冲喜。上一年曾娶媳妇、生小孩的人家,也要邀请社火队进院表演,称为贺喜。冲喜与贺喜,主人的招待费特别大方。本村拜年结束后,还要到临近村庄活动,一直到元宵节掀起高潮。不参加社火活动的人们则开展下棋、打扑克、玩麻将等游艺活动。县城要举行春节长跑活动,参加人数众多,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佩戴红领巾的少年,热闹空前。
传统的曲艺形式快书,是写作“鼠来宝”还是“数来宝”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北方各地。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最初艺人沿街说唱,都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部分艺人演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
《数来宝》本来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他们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向商号要钱。他们站在门口左右都有规矩,分为“梭”家门和“李”家门,还有一种叫“梭李不靠”的。他们要钱非达到目的不走,如果商号态度不好或出口恶言,他们便编词骂街,一定要给钱才走,是一种耍无赖的要钱方式。但他们都很聪明,能见到什么就编什么词,虽然商家讨厌他们,但得到多数旁听人们的赞赏。商家给钱他们不用手接,而用牛胯骨去接,也有用“节子”板(即七块竹板)的,要钱的方法和唱的词句也相同。戴少甫演出即用“节子”板伴奏。戴少甫吸收了这种民间“艺术”,经过他加工整理,改编成适合相声的形式,充实了内容,增添了许多“包袱”,也淘汰了许多粗俗不健康的词句,使《数来宝》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在演出时先和副手于俊波扮成一男一女,入活后戴扮数来宝要饭的,于俊波作商号掌柜的,这样,在矛盾互相冲突和发展中达到了艺术的高潮。他们开头是这样的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