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地主是谁办的(地主家有多少亩地)

 admin   2024-09-10 19:27   12 人阅读  0 条评论

撼动大汉统治根基的人是谁?你认为那个人真的只是装神弄鬼的等闲之辈吗?

鄙人认为动摇汉朝根基的人是黄巾军首领张角,他绝非一般的神棍。而具体来:

大小地主是谁办的(地主家有多少亩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是压垮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该起义持续了9个月,但是张角等人为起义的的发生准备了10几年,而张角能在十几年的准备中 ,将太平道发展到,全国各地无孔不入,连权宦都要位置效命的地步,张角就绝非神棍那样简单了。

要知道没张角团队的统筹、协调全局的能力,太平道教徒,如何可以高集结, 各类资源如何才能统一有效的调配,单靠一个神棍装神弄鬼,是不够的吧?谁见过一个神棍,能知人善任可以调配各类人才,为起义优化组合的。 要知道东汉各州的黄巾军最高负责人渠帅,可都是掌握巨大权力和资源的太平道门徒和关键人物,。如何向张角团队保证这些人的忠诚,也不是个神棍能做的吧。可何况起义准备工作暴露,被东汉朝廷重视,不得已,张角提前发动起义,还是在没有电报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这是神棍巫术能办到的吗?

王安石变法动了谁的奶酪

当初,在神宗赵顼即位之前,整个帝国上至王公大臣,下至中小地主,要求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可是,当神宗真的任用王安石推行改革时,这些人却又大多变换立场,出尔反尔,竭力反对和阻挠改革。改革竟然会遭遇到如此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是神宗所始料未及的。

从史书上看,神宗赵顼这个人,能力一般般,魄力也不大,做事畏首畏尾,但相比较而言,理智还算健全,改革的意志也还非常坚定。

虽然对改革可能或必然会遭遇到的巨大压力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明显准备不足,但面对反对派咄咄逼人的汹汹气势,年轻的神宗皇帝在一开始头脑还算清醒,尽量站到王安石一边,竭力为新法的推行保驾护航。

变科举选才之法,实施八股取士之到是谁提出的

  许多人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那只是古代着名小说《儒林外史》其中的一个篇章。《儒林外史》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文人追逐名利的各种丑态,抨击了腐朽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建立在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这是一种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这种制度刚刚诞生时,还是有一定生命力的,比起以前的选拔人才制度来,还是进步的。在此以前,选拔人才不经过考试,靠推荐,叫作“九品中正制”。三国时代,曹操比较重视人才,他提倡“唯才是举”,选拔和任用了一批确有真才实学的文臣武将。他的儿子曹丕在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让各郡推选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的士人,根据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这叫作“九品官人法”。这个时期,还能做到曹操用人一贯主张的“不计门第”的原则。到了曹芳时,司马懿当政,在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的人,选取人才把“家世”放在重要位置。从此,九品中正制就变成了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推荐者都是豪门贵族,中小地主很难被推荐,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推荐制失败了,因为推荐的是门第而不是贤才。

历史上的武则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武媚娘(历史一般称武则天)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要看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武则天对中国历史是有很大贡献的。

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台湾的三次土地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实行“三七五减租”。意思是地主对佃农的租额不得超过全年收获的37.5%,所以简称“三七五减租”。当局是这样计算的:农田普通收获量中,种子、肥料和耕作中其他成本费用要耗25%,扣除这部分,余下的75%地主与农民平分,各得37.5%。所以就叫“三七五减租”。

此外还规定,地主出租土地,租期不得少于6年,期满必须续租,不得随意撤租升租,保障佃权的相对稳定。农业歉收时,地主应临时减免地租。同时对佃农也作了一些规定,如佃农地租积欠两年的总额时,地主可以撤佃。

“三七五减租”从1949年4月开始,根据当时的统计,因为减租而受益的佃农有近30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4.5%。“三七五减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由于租率下降,也导致了地价下跌。这为进一步实行土地改革创造了条件。

类比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谁

[编辑本段]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本文地址:http://qngbgda.cn/dm/960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